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视觉、听觉,他将永远生活在无声的黑夜中,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然而,却有这样一位传奇女子,用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给全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本书到底具有怎样神奇的魅力呢?让我们走进海伦的世界,一起感受这位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带给我们的美好精神世界吧!
了解作者
海伦·凯勒,幼年因病失去了视力和听力,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集聋、盲于一身的女作家和演讲家。1899年6月,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1964年,海伦·凯勒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被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全书梗概
本书以自传体散文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位聋盲女性伟大的一生。在书中,海伦·凯勒完整地描述了自己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以一个坚强女子的视角,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海伦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可她却十分不幸:在她19个月大的时候,因为一场重病失去了听觉、视觉和语言能力。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声无色的黑暗世界里,海伦变得暴躁和孤独,她是多么期待能重新得到光明。直到7岁,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走进了她的生活,使她的命运出现了重要转折,在莎莉文竭尽全力地引导下,她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她不仅学会了读书和说话,而且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语言。她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
精彩片段欣赏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天在拉德克里夫学院的情景,那天对我来说充满了乐趣。我期待这一天已经多年了,在我体内有一股潜在的力量,比我的朋友们的规劝还要强烈,甚至比我内心的祈求还要强烈,这促使我以那些视听正常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推动我努力向前迈进。我知道,我的道路上还会有许多障碍,但我有决心克服它们。我牢记着一句罗马人的名言:被逐出罗马,只不过是生活于罗马之外而已。我也正是被挤出了知识的高速公路,而被迫去走那条偏僻的羊肠小道。
下一天清晨,我将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寻找新的喜悦,因为我相信,对于那些真正看得见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个永远重复的新的美景。依据我虚构的奇迹的期限,这将是我有视觉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我将没有时间花费在遗憾和热望中,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献给了我有生命和无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显示了人与自然的历史。今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世界中度过,到为生活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儿能像纽约一样找得到人们那么多的活动和那么多的状况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
…… ……
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和品尝。充分利用每一种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向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不过,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视觉一定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
…… ……
我从我的家———长岛的佛拉斯特安静的郊区出发。这里,环绕着绿色草地、树木和五彩的鲜花,有着整洁的小房子,到处是妇女儿童快乐的声音,非常幸福,是城里劳动人民安谧的栖息地。我驱车驶过跨越伊斯特河上的钢制带状桥梁,对人脑的力量和独创性有了一个崭新的印象。忙碌的船只在河中嘎嘎急驶———高速飞驶的小艇,慢悠悠、喷着鼻息的拖船。如果我今后还有看得见的日子,我要用许多时光眺望这河中令人欢快的景象。我向前眺望,我的前面耸立着纽约———一个仿佛从神话的书页中搬下来的有着奇异高楼的城市。多么令人敬畏的建筑啊!这些灿烂的教堂塔尖,这些辽阔的石砌钢筑的河堤坡岸———真像诸神为他们自己修建的一般。这幅生动的画面是几百万人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对它回头投去一瞥?只怕寥寥无几。对这个壮丽的景色,他们视而不见,因为这一切对他们是太熟悉了。
…… ……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在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有删改)
读后记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的渴望。但是海伦·凯勒却以自己独特的勇敢震撼了世界,给世人留下了一曲永生难忘的生命之歌!她拥有壮丽的88个春夏秋冬,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岁月。
在本书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与自己对比,用丰富的想象和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礼赞,对生活的态度。也正是由于文章是作者至真性情的流露,使我们在感受作者释放心灵的同时深深地理解了她美好的精神世界Copyright©2015-2020 山东教育社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07069号-1
本站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为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