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写人物对话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无提示语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无提示语呢?这太好理解了:就是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不使用提示语,不直接说明这句话出自谁之口。同学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见到过很多这种情况。
一般来说,有三种情况可以使用无提示语。
第一种情况:读者知道是谁在说话。
例:老师手拿一本点名册,说道:
“马小良!”
“到!”
注意:“到”是马小良回答的话,但文章却没有使用提示语。这是因为我们根据上下文,已经知道老师在点“马小良”的名,所以,“到”肯定就是马小良说的了。
第二种情况:对话的双方,话接得较快。
例:妈妈在服装专卖店买衣服,与营业员讨价还价。
“580块!”
“这么贵啊,能便宜一点儿吗?”
“这一款是我们这儿卖得最好的。这样吧,这一件优惠卖给您,只要500块钱。”
“400块!”
注意:妈妈与营业员讨价还价时,两人的对话一句接一句,读者知道每一句话都是谁说的。所以,这种情况也可以不使用提示语。
第三种情况:人多时,议论纷纷。
例:老师走进教室,问同学们想到哪儿春游。同学们议论纷纷。
“到三峡!”
“我看不如到乡下!”
“到远一点儿的地方吧!”
……
注意:人多时,议论纷纷,可以不使用提示语,而是选取两到三句有代表性的话,然后在后面加上省略号,表示省略了很多类似的话。
现在,同学们知道对话描写时使用无提示语的三种情况了。下面,让我们来做一做片断练习吧。
片断练习(一)
同桌两个争论班上谁唱歌好听。
请围绕这个情境写一段话,注意正确使用提示语。
片断练习(二)
老师宣布:“春游要推后一个星期。”同学们听后,议论纷纷。
请围绕这个情境写一段话,注意正确使用提示语。Copyright©2015-2020 山东教育社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07069号-1
本站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为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