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遇到严峻的考验:美国纠集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朝鲜,与中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朝鲜处境危险,我国国防安全必然面临严重威胁。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共中央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一师被编入东北边防军,驻扎丹东,一面加强军事训练,一面进行形势教育,充分做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准备。麻扶摇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当时担任二十六团二营五连指导员。
10月份,麻扶摇所在的部队接到了入朝参战的命令。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纷纷表达好儿女出战必胜的坚强决心。麻扶摇被这种火热的激情深深感染。出征前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对着昏黄的油灯,在被窝里写出一段出征誓词:“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第二天,麻扶摇把誓词写在黑板上。战友们看了,齐声叫好,一致认为誓词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随后,在二十六团出征誓师大会上,麻扶摇代表连队登台宣读了誓词。很快,誓词引起了团首长的注意。团首长指示团部《群力报》予以刊登。《群力报》记者刘开强把麻扶摇请到报社,激动地说:“你写了一首好诗。我们要署上你的名字,在报上宣传。”麻扶摇一听,连忙摆手说:“那不行。要署名,只能署五连党支部。”刘开强接受了麻扶摇的意见。誓词见报时,加了个题目———“打败美帝野心狼”。接着,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也将誓词刊登。这样一来,这首词流传更广了。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读后,在一篇题为《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的战地通讯中引用了它,并对个别词语进行了修改,如将“横渡”改为“跨过”,“中华”改为“中国”。最后,这篇通讯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读到这首词后,赞不绝口,决定为其谱曲。周巍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从事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等多首抗日歌曲。1939年,23岁的他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长期的战斗生活和艺术实践,使他的思想觉悟和艺术才华不断提高,在音乐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创作过程中,他接受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歌曲为进行曲风格,题目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署名为“志愿军战士”。周巍峙在回忆录中说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完全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诉求。当时,战争箭在弦上,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我也是中华儿女中的一员,所以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应有的反应。”《人民日报》接到周巍峙的来稿,十分重视,及时刊登在报纸的显要位置。这首歌曲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意旨融为一体,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钢铁意志、博大胸怀、坚强信念。它一问世,就迅速传遍朝鲜三千里江山,传遍我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对志愿军战胜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1951年4月2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规定,以《国歌》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两首歌曲作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的基本歌曲。1953年,政务院文化部和中国文联联合开展群众歌曲评奖活动,经过由下而上的推荐,从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全国发表的万余首歌曲中,评选出一等奖歌曲9首,其中就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了给作者颁奖,相关部门辗转查找,终于在炮一师找到了麻扶摇。从此,报刊再刊登这首歌曲时,词作者都改署为麻扶摇。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至今70多年了。每当重唱这首歌曲时,它那坚定、乐观、充满信心的旋律,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Copyright©2015-2020 山东教育社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6007069号-1
本站所有未注明出处的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为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